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烽火:燎原之路 >民国时期兵工概述1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民国时期兵工概述12(1 / 2)

说起民国时期,大家的印象应该是满目苍凉,到处悬挂着外国旗帜,有钱的人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大众百姓挣扎在生活的底层,苦不堪言;工业几乎没有,万恶的旧社会连一颗螺丝钉都造不出来,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时代。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是,民国时期的中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那个时候民族资本主义是存在的,且还是有过一段时间发展的非常不错,若没有侵华战争,我相信我们中国会很快赶超日本,让日本人从此以后再无站起来的可能。

民国时期,很多工业其实是接受清末洋务运动的资本,诸如耳熟能详的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南京金陵机械制造局(金陵兵工厂)、奉天机械局(沈阳兵工厂)、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

民国时期的中华并不是一无是处,她有自己微弱的造血能力,尽管十分微弱,但是依然支撑着积弱国家和民族抗争到了最后——打跑了东洋鬼子。

天津机械制造局:

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军火机器总局”,开办经费二十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同治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

创建之初,该制造局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兵工厂,性质为官办军用工厂,直接由清政府控制,其经费由天津、烟台海关拨用四成洋税供给,并专门聘请英国专业管理人士担任局务进行管理,因此产能迅速提高,产品也开始变得多样起来。

该厂初期主要生产弹药,已供应新军。

光绪六年(1880)起,每年又在户部西北边防饷内增拨一万两经费。

光绪十四年(1888年)后,另从海军衙门拨支洋药厘金作为常年经费的补助。

光绪十九年(1893年),增建一座炼钢厂。

同时该局分为东、西两局。

东局设城东贾家沽,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

西局设城南海光寺,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

东、西两局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淮练各军、兵轮、炮船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

此外,东局还附设有水师、水雷、电报学堂。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又名“**北洋机器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时,毁于战火。

虽然毁了,但是中华的兵工骨血尚存。

山西太原兵工厂

太原兵工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胜利街101 号,始建于1866年。

1898年,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山西巡抚胡聘之报请清政府批准,在太原城北建立了以生产军火为目的的山西机器局,开创了山西以蒸汽机为动力、金属切削机床为手段的兵器生产,成为我国近现代早期的军工厂之一。

太原兵工厂的前身是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后,由清军86标标统(相当于团长)一跃而为西大都督,独揽大权。

1914年5月,阎锡山被袁世凯委任为同武将军,1916年又被委任为山西督军。

1917年,阎锡山出席北京督军团会议时,曾参观陆军部国产武器试射比赛。见现场试射的汉阳兵工厂所制的枪炮精良,遂萌生自造军火的念头。

同年,阎锡山将晋军扩编为4个混成旅,计有12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4个炮兵营,1个机枪营。

装备各种枪械1万多支,包括机关枪数十挺,山野炮数十门,这些武器年久失修,尤其缺乏枪弹,只有打仗时才下发少数子弹给部队,士兵所挎的子弹带大半是空的,而进口武器弹药则为北京政府所不允。

在当时军阀派系林立,你争我夺的情势之下,要保住地盘,巩固统治,阎锡山感到筹建火药厂和枪弹厂是当务之急。

开创初期,人员机构、机器设备十分简陋,主要是修理兵器,生产大刀、长矛和火枪。

那时没有深孔加工设备,枪筒的制作采用土办法,把盘条缠在l个芯子上,加热后捶打,最后淬火而成。

一个枪托就需要一个木工干3、4天,修一支步枪需要l个月,此时的生产无计划可言,每月生产3、5支,8、9支步枪不等,制造出来就算合格,也没有检验。

这个时期生产的火枪,有车轮和炮架,在枪托和炮架上刻上"晋局庚子年造",这样就变成了自己生产的武器。 就是这样的生产方式延续了数年之久,但也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特别是用外国零部件装配过枪支、火炮后,生产技术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的来讲,这时兵器生产略具雏形。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