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火车铁路拖出来的故事 >第四章 印度殖民的烙印(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章 印度殖民的烙印(2 / 2)

看着这名字,你可能会联想起加拿大的一所顶级大学——达尔豪斯大学,你怀疑得没错,这所大学就是创办者就是这位总督的老爸,这位印度总督达尔豪斯伯爵,是家族的第十代伯爵,全名是詹姆斯•安德鲁•布朗•拉姆齐。

1812年4月,拉姆齐生于苏格兰的达尔豪斯城堡,他们家是苏格兰贵族,家族成员一直在英国朝廷担任重要官职,这个家族作风正派,并没有聚敛大量财富,所以,他从小生活不太好,身材矮小,还体弱多病,但是,非常自信,是一个典型的英国贵族绅士。拉姆齐毕业于牛津大学,成绩一般,不过,由于拥有强大的家族背景,25岁就进入了英国议会,32岁担任商务部大臣;在任商务大臣期间,拉姆齐处理了一大批铁路问题,赢得了精明能干的政治口碑。1847年,拉姆齐在陆军大臣的推荐下,出任印度总督,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印度总督,年仅35岁,当然,这位陆军大臣是他的堂兄。

达尔豪斯伯爵上任后,雄心勃勃,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夺取印度大片的土地,还希望把得到的领土变成现代集权的城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手段之一就有大修铁路。达尔豪斯为了让印度尽快拥有铁路,决心结束殖民政府和铁路公司之间马拉松式的谈判,快速高效地解决政策问题,也就在这时,局势有了新变化。

1846年,美国棉花歉收,美洲棉开始涨价,英国纺织界向议会施加压力,要求早日修成印度铁路,以便印度棉花运到英国,因为英国纺织厂正等米下锅。当时的纺织界可是英国的钱袋子,地位举足轻重。也就在此时,美国铁路在疯狂延伸,欧洲资金几乎都被美国铁路抢走,印度铁路投资很少有人问津。

在这种情况下,铁路公司提高了要价。

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总督的决心,印度议会监督局只能让步,最终,它向铁路公司保证:给印度铁路无限期5%的补贴,并免费提供土地;也就是说,印度的铁路公司获得了一张利润为5%的长期饭票。

在总督的支持下,为了各自的利益,东印度公司和两家铁路公司立即在友好的气氛中展开了会谈,并迅速达成了一致共识——印度需要修铁路,而且速度要快。1847年8月,东印度铁路公司接受条件;1848年2月,大印度半岛铁路公司也接受修订后的条件。1848年,两家铁路公司分别在西海岸的孟买和东海岸的加尔各答同时修建铁路。

1849年,第一条铁路在印度东海岸加尔各答建成,如果不出意外,亚洲第一条运营铁路的荣誉将被授予加尔各答,但是,意外真的发生了。

首先是蒸汽机车丢了。

蒸汽机车是英国生产的,这艘运输印度铁路机车的船,稀里糊涂地被船长驶过了加尔各答,最后,蒸汽机车卸到了澳大利亚。当时,澳大利亚也在修建铁路,加上通信非常原始,船上货物又多,船长把印度和澳大利亚的货物弄混也正常。

后来列车车辆又没了。

继蒸汽机车丢了后,运加尔各答车辆的船又遇到了风暴,船沉了,车辆当然也没了,令他们心有不甘的是,运输船遇到风暴的地点就是在孟加拉湾,列车车辆几乎到达了加尔各答,却意外沉入了大海。

倒霉的加尔各答成就了幸运的孟买,孟买成为了亚洲一个运营火车的城市。

孟买位于印度西海岸,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海港,最初,这是一个由7个小岛组成的一组群岛,称为“孟买七岛”。1534年,葡萄牙人看上这深水海港,认为是一个好码头,就从印度人手中买下了这几个岛屿;1661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葡萄牙作为嫁妆,将这几个岛屿送给了英国。

这个地方属于英国后,立刻焕然一新。

1668年,英国王室把这几个岛屿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换取了每年10英镑的租金。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岛屿东岸建造了深水港,作为他们来印度的第一个停靠港,孟买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十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将总部从苏拉特迁到孟买,这里成为了英国在印度西部的中心。1817年,东印度公司对孟买岛进行了大规模填海改造,将七个岛合并成了一个岛,这就是有名的“霍恩比填海工程”。1845年,完工后的孟买面积猛增,达到438平方公里。

在大印度半岛铁路公司的努力下,印度的第一条铁路在孟买通车,就出现了本章开头一幕。

印度第一条铁路开通后,就立即飞速发展,一直牢牢占据亚洲铁路里程第一的位置,一个半世纪后,直到1996年,印度的铁路里程才被中国超越。

第三节车厢:骤变的城市和社会

英国殖民印度期间,英国把印度人看作贱民,但是,却把印度看成宝贝。

失去美洲殖民地后,英国认为,如果再失去印度,自己将跟荷兰一样,变成一个二流国家,有人形容,印度是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为了保住这颗明珠,英国将印度看得很紧,一直积极介入中东地区,当年可不是抢石油(中东的石油是1908年才发现的),而是为了保护英国与印度的贸易航线,后来,德国也想介入这个地方,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既然英国这么看重印度,也能理解英国为何建设印度。

1847年,35岁的达尔豪斯伯爵成为最年轻的印度总督,他上任后,立志要把印度建成殖民地的样板,开始了全方位的现代管理和建设,包括铁路建设。达尔豪斯伯爵年轻有魄力,有管理才能,还熟悉铁路事务,他对印度铁路建设不是一般的重视。

首先,他先对印度的铁路进行了规划,避免了当年英国铁路乱上马,重复建设的乱状。其次,他制定了各种法规,保障了铁路工人和受修路影响沿线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还保障了铁路公司的利益,这些举措为铁路的持续延伸提供了保证。

在他的领导下,之前还犹豫不决的铁路公司立刻甩着膀子开干了。

至今,很多印度人都地记住了达尔豪斯伯爵的一段话:“伟大的铁路系统必将彻底改变这个烈日下的国度,它的辉煌和价值将超越罗马的渡槽、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以及莫卧儿王朝的寺庙和宫殿”。

话语非常豪迈,现实非常冷酷,在印度修铁路,远比预想的困难大得多。

首先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印度境内,高山隔阻,河道纵横,没有最基本交通,修建铁路工程异常困难。铁路在孟买开始延伸后,摆在铁路公司前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跨越西高止山脉,这是位于德干高原西部、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呈南北走向,长度约1600公里,铁路无法绕过,只能强行穿越。这座山脉平均海拔只有900米,但是,地势陡峭崎岖,还面临酷热和雨季,完全不适合修铁路。穿越这座山脉的铁路是罗伯特·斯蒂芬森设计的,线路只有24公里,但是,他的弟子詹姆斯·贝克利花了8年时间,制作了3000份地图和图纸,设计了“人”字形铁路,才勉强修通,这条铁路的诞生却毁掉了贝克利的健康,铁路开通时,贝克利已经病逝于英国。

其次,资金没有着落。在东印度公司时代,欧洲人的投资基本上方向是美国和欧洲,在19世纪30年代,仅英国在美国证券的投资超过了2亿英镑之多;德国和法国的政府也大力鼓励修路,印度铁路公司却像乞丐一样,到处讨钱,求资本家来印度投资。

再次,印度没有铁路技术人员。印度是殖民地,这里没有铁路技术人员,能依靠的技术力量就只有英国,铁路工程是当时炙手可热的行业,技术人员更愿意在欧美工作,很少人愿意来到印度这个荒蛮之地。

最后,就是铁路建材。铁路是现代化的产物,除了现代工业的支持外,还直接需要两样东西:火车烧的煤和修铁路用的铁。英国修铁路时,已经有了足够的煤和铁。在19世纪中叶,印度什么工业都没有,原有的商业和手工业因英国入侵而几乎破产,手工炼铁在18世纪每年均产量仅为5吨,这点铁连本国农业生产都不够用;煤的产量一年不到10万吨,也不够火车塞牙缝。

印度的工业水平,修不成铁路,也维持不了运营,唯一的途径,就是英国出钱,英国出人,英国出铁,英国出一切。

好在印度殖民政府为了鼓励修铁路,给了铁路公司5%的利润承诺。铁路公司有了政府5%的利润承诺,为吸引铁路技术人员,开始高薪挖人;技术人员为了早点离开这个地方,在修印度铁路时,根本不考虑如何节约经费,只考虑如何早点把铁路修成。这样一来,欧洲人在印度修筑铁路,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成本非常高。

首先,技术人员的薪水非常高,因为这群人根本不想来印度,美国和欧洲有的是工作机会,条件要比印度好多了,为了挖来这些技术人员,唯有高薪聘请,离家千里只为财,否则,谁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万里之遥的地方。

其次,材料全是进口货。技术人员在印度修铁路时,关心的问题也是怎么把铁路修成,根本不考虑设备与路料的来源,最省心的设计,就是一切按照英国标准来,路料和设备也从英国运过来。

省心的设计导致了费钱的工程。

印度铁路,最初预算是每英里8000英镑,最后,实际花费却高达美英里18000英镑,后来,英国殖民政府实在看不下去了,为了减少修建铁路的大浪费,就放弃了利润保证制度,铁路由政府直接负责,这是后话。

孟买第一条铁路通车后,加尔各答和金奈等沿海城市也相继通车;孟买铁路开通的当月,英国殖民政府就提出了修建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德里—西部边疆、金奈—西海岸三大铁路干线的计划,这是三个殖民管理区往外的延伸。1854年,东印度铁路公司的加尔各答铁路通车,铁路全长60公里;第二年,这条铁路由加尔各答延长到了拉尼甘吉,铁路里程接近200公里。1854年,大印度半岛铁路公司的孟买到卡利安的铁路完工,铁路全长60公里。

铁路彻底改变了孟买的面貌。

拥有铁路前的孟买,尽管是英国殖民印度的西海岸中心,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中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收货的小港,孟买拥有了铁路后,才逐步成长为一个国际大港。孟买与德干、旁遮普用铁路联通后,这个港口迅速繁荣起来,孟买正是有了连接旁遮普的宽轨铁路,将在本来可从卡拉奇港口出口的产品吸引过来,孟买开始极度繁荣,经济上直追印度第一城市加尔各答。

铁路也促进了加尔各答的繁荣。

作为殖民地政治中心的加尔各答在拥有铁路后,经济力量也再上一个台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地盘也向西、北、南迅速扩建,牢牢占据印度最大城市的位置。加尔各答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这两座城市的铁路命运也一样的滑稽:上海修好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结果,铁路拆了;加尔各答修好印度的第一条铁路,结果,火车丢了。

在这里,我还不得不再提一条印度铁路,那就是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

这是条窄轨铁路,也是印度最早的铁路之一,连接了印度西孟加拉省的大吉岭和西里古里,总长约80公里,由于是窄轨铁路行驶的火车比较小,又被称为玩具火车,1999年,它以环山铁路的经典之作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

182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代表团前往锡金的途中,在大吉岭停留,这里四季如春,便看中了此地。1835年,东印度公司与锡金签订租约,在此建立了一个山中避暑地,成为了士兵的疗养处。

1841年,英国为了打破中国对茶叶生产的垄断,他们在大吉岭建立了茶叶实验种植园,没想到,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茶园遍布大吉岭各处。这里的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中国的祁门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红茶。顺便说一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曾在这里避难,并完成了著作《大同书》。

这个地方成为产茶基地和士兵的避暑基地后,交通问题提到日程,这里当时的运输方式就是牛车和轿子。

1854年,东孟加拉铁路公司勘测了这条铁路,得出结论,大吉岭铁路工程投资巨大,需要从海拔100米的西里古里一路爬升到海拔2200米的大吉岭,坡度陡,存在难以攻克的险要路段,所以,公司准备放弃铁路的修建。

这时,有个人出现了,他就是富兰克林•蒲里斯塔格。他认为,在大吉岭和周围的平原地区之间用铁路运输代替牛车运输会大大缩减运输成本,而且,大吉岭与平原地区需要一条铁路来联系,自己有信心完成这条铁路。

既然是这里山区,而且坡度很陡,他采用两种方式来解决。第一,采用小火车。因为这里是高山,能容得下路的地方真的不多,就干脆采用轨距仅61厘米的窄轨。第二,由于这条铁路要从海拔326米上升至2203米,所以,不得不采用大迂回来减缓坡度。

这条铁路,1879年开始建设,1881年完工。

刚开始时,修路的费用为每英里6万卢比,后来,由于使用了15吨的小型罐式两排双轮机车,这种机车的使用,加快了铁路的建设,加上采取窄轨,铁路建设成本缩减到每英里仅1万卢比;这种小蒸汽火车,直今仍在这条铁路上行驶。正是因为这条铁路修建成功了,英国还计划将这条铁路延伸到西藏,一直通向四川,修建一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铁路。

铁路彻底改变了印度。

印度地方大,由于气候、地理的原因造成了交通的不便。铁路诞生后,改变了种状况,让印度交通变得便利,可以运输自己丰富的煤和棉花,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铁路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改变了社会。

印度有五个大种姓。婆罗门,职业是祭司,因为他们垄断了与老天爷的通信,属于统治阶级;刹帝利,职业就是当兵打仗,属于贵族;吠舍,职业是做生意和种庄稼,属于平民;首陀罗,这些就是奴隶,是被雅利安人征服了的印度土著民。另外还有一个最低等的种族,旃陀罗,他们是战俘或者是不遵守种姓制度的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印度的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他们的身份、职业世袭,这种情况现在的印度还能找到。印度的农村基本上就是一个封闭单元,村里面不同的种姓世代履行着不同职责。

铁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铁路的职业谁来?祖宗没有固定,谁都可以,这下,印度的种族分工开始打破,社会交流增多,不同种姓开始通婚,铁路开始瓦解印度的种族制度。

当年英国商人提出在印度修建铁路,英国殖民者第一反应:印度这个到处都是苦行僧和乞丐的国度,有必要修建铁路吗?他们有提高生活节奏的必要吗?他们会选择火车而不是牛车出行吗?旃陀罗与其他种姓并肩坐在一列火车里,这些种姓会答应吗?其实,铁路一出现,就很快改变了这个国度,一切疑问烟消云散,铁路成为了印度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印度没有高速公路,航空也不发达,至今铁路成了印度人的主要出行选择。

2015年,中国铁路的客运量是25.35亿人,尤其是春运,已经被媒体说得客流量异常大;而印度呢,2015年的客运量是81.07亿人,高居世界铁路第一,他们几乎天天都是春运。所以,经常看到印度火车挂人的情形,这真是印度人唯一的选择。

除了火车挂人之外,印度铁路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很多铁路有三条钢轨,造成这个奇怪的原因是印度有四种不同的轨距。

印度第一条铁路采用的是米轨,后来,英国人发现印度人口多、地方大,米轨铁路跟不上经济发展,决定修成1676毫米宽轨,但是,印度有些地方又是山区,为了节省工程量,只好修米轨和窄轨,这样,印度就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轨距。宽轨的轨距为1676毫米的,米轨的轨距为1米,窄轨的轨距为610毫米和760毫米。为了让不同的火车通行,印度就在宽轨地方,再加上一条轨道,让小火车也可以运行。

印度,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有伟大的铁路,非常遗憾,殖民时代,印度没有自己的铁路专家,印度人面对自己的铁路,永远只是一个看客;印度铁路诞生19年后,在亚洲的最东边,一个小火车头也开始出现,那个地方叫日本。

休息车厢:英国人给印度留下了三样东西,英语、议会、铁路;铁路是英国强暴印度后留下的崽,这个崽现在已成为了印度的顶梁柱。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