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37节(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37节(1 / 2)

  其他不说,光是让陛下知道前脚把自己派到广东来,没一个月功夫就惹出这么大事来就麻烦了。

  倒不是怕陛下因为自己惹出麻烦而不快,而是担心陛下失望他自己的能力。

  一个布政使,竟然被架空的如此彻底……

  没错,所有人都知道,程永峰被架空了,他自己也知道!

  上头有唐天贵这个巡抚压着,下头有几个参议们分权,尼玛就连广州知府那个王八蛋都敢踩他一脚,在会议上高调支持东城工业区,说什么各种好处,但是话里话外都是唐天贵的各种指示,没他程永峰什么事。

  用脚趾头猜都知道这个广州知府是唐天贵的嫡系心腹,要不然不可能在会议上跳的这么欢。

  尼玛,惹毛了老子参你一本,再写几封书信,你这辈子还能升从三品的参议,老子跟你姓!

  但是……这种事他不能干,哪怕是偷偷的也不能干,别人兴许不清楚,但是作为昔日一等秘书的程永峰很清楚,那些朝堂上的高级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夜里拉了几泡屎人家翰林院内务科都会有几率并呈报御前。

  自己搞一些私底下见不得人的手段,陛下百分百会知道。

  当然,大概率陛下会装傻,过去的这么多年,面对这么多臣子私底下的龌龊事,罗志学基本都装没看见……因为真要管,那就要把满朝官员都杀光了。

  但是,就算陛下不管,但是依旧会给陛下留下一个很不好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倒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工作能力的影响。

  就像是不能和唐天贵在明面上彻底翻脸一样,

  而双方彻底闹翻……唐天贵固然会被训斥,但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地方上的工作能力就要深受怀疑了。

  搞不好就会有人说,一个秘书处里拎包端茶的人,也好意思跑到地方主官千万百姓的生计?

  这刚下去就和地方上的人闹翻了,怎么滴,这是下去当大爷去了?

  别找什么乱七八糟的理由,真要问理由就一个:每年外放的京官这么多,为啥到你这就不行了?

  其他人不会被彻底架空,但是你却被架空了?

  是别人的原因还是你自己的原因?

  程永峰绝对不愿意自己背上一个能力不行的评价!

  他程永峰可不是什么拎包端茶的人,不说秘书处里的协助陛下处理各种军政事务,在进入秘书处任职之前,他的任职履历也非常丰富的。

  早年在吏务部干过给事中,外放当过同知,知府,后来又入京当过吏务部郎中,后来才进入秘书处任职的。

  他程永峰,那也是一律从底层厮杀起来的,不是弄臣之辈。

  不就是玩弄权术嘛,我老程就放下身段和你唐天贵好好玩一玩,看谁手段更高一筹!

  只不过要玩弄权术之前,还得想办法增加手头上的实权,也要分化拉拢那几个参议和知府,还有若干司长等官员。

  拉一批打一批才是王道。

  毕竟巡抚衙门那么大,他这个布政使顶多也就是个二把手,还是一个被架空的二把手,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把经济事务,尤其是经济事务中最为重要的工业以及农业都抓在手里,这两项权力是他这个布政使的最大权限所在。

  容不得他人染指,哪怕是唐天贵这个巡抚也不行!

  省巡抚衙门了,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四名以上参议这些巡抚衙门的从三品以上高官。

  他们的工作分配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巡抚掌管大局,定战略方向,推动局势朝着预定方向前进。

  布政使则是负责掌管经济民生事,具体下来以工商业以及农林畜牧业等为主,具体侧重要看地方上的经济结构,比如在漠南省那边,最为重要的自然是畜牧业啊,工商业和农林业的规模太小,上不了台面。

  广东这边因为经济发达,布政使的权限也主要侧重在工商业方面,还有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农业方面。

  布政使过来就是按察使,这个按察使和参议一样,都是从三品,有的是参议转任,有的是巡警厅厅长直接兼任,主要掌管司法事,当然,这个司法事的权限基本也管不了督察院和审判院,这两个机构是上级直属机构,和巡抚衙门没关系。

  然后是参议,从三品,人数上少则两三人,多则五六人,各省情况不同而在人数配置上有所不同。

  参议根据巡抚的指示,分别管理不同事务,或负责吏务,或负责礼教,或负责水利防洪,或负责交通基建,或负责农桑事等等,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由巡抚直接分配职权。

  以上这些人,就构成了巡抚衙门里的决策圈,也是一个省里最顶级的一小撮文官。

  嗯,各省税务厅、督察院、审判院这三大机构的官员,不算传统文官序列,也巡抚衙门的人不是一路人。

  人家基本不鸟巡抚衙门的。

  而大楚帝国的省级衙门,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政治分权管理,乃是其他的府、州、县、镇也是类似的分权管理模式,主要还是效仿了京畿的参务制度。

第696章 天子用人

  罗志学搞出来的参务制度,就是属于这种一把手掌管大局,其他人分管不同事务的制度。

  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放权,想要进一步集中皇权,但是有分身乏术,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事都亲自处理。

  最终才参考了明王朝的内阁制度以及清王朝的军机处制度,再加上后世近现代国家的一些制度,最终搞出来了这个参务制度。

  其核心原则就是集中皇权,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

  大楚帝国的中枢机构是如此的,后续设立省级巡抚衙门的时候也是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中枢的参务制度,进而建立起来了很特殊的分管制度。

  即巡抚掌管大方向,统管所有行政事务,而下头一群下属分管一摊子不同的事务,并赋予巡抚调整下属分管事务范围的权力。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一部分,为了防止地方主官搞一言堂,一些战略发展事情是要举行分管会议,需要超过半数的分管官员签名联署才具备法律效应。

  也就是说,哪怕是一把手也没办法搞一言堂的,如果无法获得下属的支持也无法开展工作,人家分管官员不给你签字联署,就算你是巡抚,你啥也干不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