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从百户长开始 >第102章 全是盐10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2章 全是盐102(1 / 2)

早在四月底,蒸发池中的海水便已达到相当的浓稠程度。通过水车和管道的精妙运作,这些海水被巧妙地引入结晶池。随后,工人们手持工具,在结晶池内不辞辛劳地持续搅动,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阳光与风的恩赐,自然地将海水转化为盐晶。

面对众人的疑虑与不安,张天仁却显得异常坚定与自信。

实际上,这种利用阳光晒盐的方法在井盐产区也有所实践,只是规模远不及此,且细节处理和技术深度也无法相提并论,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身处海边,这样的技术却并未得到广泛推广,似乎无人具备相应的技术认知与推广意识。这或许归因于当时信息传递的极度不畅以及小农经济下的保守与狭隘。

即便是再寻常不过的技术,在民众眼中也如同珍宝般珍贵,甚至有着“传媳不传女”的严苛规矩,即便是亲生女儿也未能幸免,生怕技术外流。这种封闭与愚昧的思维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技术的独享性,却也导致了许多精湛技艺在历史长河中悄然消逝。

比如南京的某种锦缎,其色彩绚烂如云霞,质地轻盈似薄纱,堪称手工艺品的巅峰之作,但时至今日,其制作工艺已失传,无法复制出原品的神韵。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唐代的陌刀技术被日本学习并发展,而在中国却因战乱等原因失传,反而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

对于晒盐这项技术,张天仁计划在自已掌握期间保密,待时机成熟时则广泛传授,旨在让食盐成为普通商品,而非政府严控的奢侈品,从而惠及广大民众。这一宏伟愿景,他目前只是深藏于心,未对外人言。

在盐田工作的每个人都显得异常自觉,他们只专注于自已的任务,对其他事务保持沉默与尊重,绝不多嘴打听。这种默契与纪律,是出于对张天仁威严的敬畏。

同时,黑室成员也密切监视着某些可能心怀不轨的百户和总旗,以防他们有所行动。尽管在尚未出盐的阶段,这些人似乎并不完全相信张天仁的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态度或将有所转变。

沿途行走时,堡中的军户纷纷向张天仁致以诚挚的问候,他们的尊敬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张天仁的威望在堡中无人能及,即便是皇帝也难以比拟。每当他出现时,众人总是自觉让路,紧跟其后,以示敬意与服从。这种礼节虽显繁琐,但在山东人眼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传统与尊重。

"见过大人!"

抵达海边时,工正钟显已早早等候在路口。与数月前相比,这里已焕然一新,不再是往昔的荒凉景象。四周的山上,几个曾被遗弃的墩堡已重新焕发生机,它们以大块条砖为基,巍峨耸立,气势恢宏,显得格外壮观。

目前,这些墩堡的外部结构已基本完成,但内部的防御设施尚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炮位尚未安置,新铸的火炮也还未运抵炮台,主堡的工程更是如火如荼,堡门附近更是加班加点地赶工。不过,据估算,再有十日左右,所有工程都将圆满收尾,届时人力将转向修建连接本堡与西边赵家堡、东边东山堡以及所城的道路工程。

这些道路的修建,将极大地缩短本堡与其他堡寨及所城之间的往来时间,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众人皆知,这对张天仁将来掌控全局大有裨益,副千户大人晋升为千户,接管全堡,只是时间问题。

周炳林若是识时务,自然愿意让贤;即便他不愿,在这千户所内,又有谁能与张天仁抗衡呢?更关键的是,张天仁正值青春年华,二十出头,尚未成家,却已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这让周炳林等老一辈官员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对他格外恭敬,不敢有丝毫阻拦之意,因为那不过是徒劳无功,只会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辛苦你了,钟工正。”张天仁对钟显总是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耐心与尊重。

钟显,这位知识分子出身,品行端正的工正,虽有些固执,只擅长技术性工作,难以胜任幕僚或智囊的角色,但张天仁深知,自已需要的正是这样务实的技术型人才,而非那些空谈帝王之术或死读书的书生。

“大人客气了,”钟显在张天仁面前也收敛了自已的倔强,脸上洋溢着笑容,汇报道:“我刚去盐池巡查,发现结晶池里已经开始结盐,所以立刻派人通知大人前来。现在恐怕结晶的情况更加显著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