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16节(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16节(1 / 2)

  腾三郎道:“你知道什么!以前黑汗在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是人上人,税赋不收,不知道多么开心!现在呢,那些人可是都记着呢。刚才回家,路过对面严二哥家,院里坐着他和平三郎那厮,就在那里调戏我。若是以前,我老大耳刮子就打过去,现在却只能忍着。更不要说,现在绿庙都已经被拆了,我们都没个地方去,这如何能行?种地就种地,当地还没有人管我们呢!”

  浑家听了,只是哭哭啼啼,不肯搬家。腾三郎说了几句,便就生起气来,打了浑家一气。她才抹着眼泪,与孩子们一起收拾东西。

  腾三郎一个人坐到院子里,看着天上的太阳,只是生闷气。好好日子,宋军突然来了,一下就成了这样。城中信绿教的也有不少人家,却如何打得过宋军?只能躲走了事。

第201章 只去拿人

  城主府里,杜中宵与富弼、张岊坐在一起,商量着离去后的安排。于阗的宋军不多,只有两三千人而已,张岊不可能在这里,只需要一两个指挥使就可以了。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快步进来,叉手道:“报,城外有百姓发现绿教民众逃走,双方冲突,最后打了起来。有三个百姓身亡,当地土豪前来,请求发兵捉拿!”

  杜中宵一愣,过了一会,才道:“那些绿教民众为何逃走?双方怎么发生的冲突?”

  说完,摆手道:“让报案的土豪进来,我们自己问!法会刚开始,尉迟三郎还未登基,便就发生这种事情!原想一切都顺顺利利,这些烦心的事,让尉迟三郎去处理,却还是躲不开!”

  亲兵应诺,转身出去,不一会带了两个员外进来。

  两人上前行礼,一个道:“小的城外的史员外,家中三百多亩好地,一心敬佛,是个良善人家。这一位是路员外,在镇子上开了间酒楼,也是善人。今日龙兴寺讲佛,我们因为家中恰好有事,约好了明日再到,是以闲在家里。中午时分,发现从城中出来了一伙人,里面有车马,向城外去。”

  路员外抢着道:“我是开酒楼的,里面有几个人是主顾,是以认识。见他们走过酒楼,急忙问是到哪里去的。其中一个说漏了嘴,说最近黑汗走了,于阗重兴,要兴佛法,他们这些人难过,是以结伴要逃到其他地方去。史员外恰巧在店里喝酒,便与他们争吵起来,说是国家重建,他们便就要逃走,不是良善人家,要去报官。那些人害怕,便与我们争吵,吵得久了便就起了冲突。”

  史员外道:“我家里的庄客,听说我与人吵架,便就纷纷过来。最后打起来,有两个庄客,路员外一个小厮,被那些人打死了。他们纷纷而逃,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听了这话,杜中宵只觉得脑袋嗡嗡直响。这个时候,双方起冲突,很可能是这两位员外过于咄咄逼人,才会出事。不过出了人命,那些起人又逃走一空,命案就肯定是背在身上了。

  想了想,对张岊道:“立即派骑兵,去把那些人追回来!宗教的事情,不要插手,但人命官司一定要查清楚!宋军入于阗,对于黑汗的宗教一直置之不问,官方没有追究。他们逃走,与我们无关。至于于阗本地民众的矛盾,军队不许插手,以后由国王和王公解决!”

  张岊叉手应诺,快步出了官厅,去安排人马。于阗南边就是昆仑山,他们如果逃到山里去,追赶起来真不容易。不过听两位员外讲的方向,应该是向鸦儿看去,只要在路上就不能追。

  看着张岊离去,杜中宵对史员外和路员外道:“你们且回家里去,一会自有人去找你们,把今日的事情说清楚。这几日法会,诸事太忙,且等上些日子,自有国王处置。”

  史员外和路员外道了谢,告辞离去。

  杜中宵对富弼道:“黑汗和于阗,先是战了几十年,最后于阗被灭,到现在也有五十年了。两国的纷争,除了地缘上互相为敌,还有宗教的原因。五十年的时间,于阗境内必然有不少绿教徒,只不过朝廷来了之后,大多都重新信了佛教。还有一部虔诚教徒,这几个月的时间,必然与其他百姓有矛盾。今日龙兴寺法会,然后尉迟三郎登基,以后的事情就不必说了。逃往他乡没有什么,但他们聚在一起逃,还出了人命,事情就不一样了。”

  富弼道:“似这等刁民,应该严惩才是!”

  杜中宵摇了摇头:“副使,于阗的事务还是交给尉迟三郎,军队不要过多插手。不然,将来出了乱子,军队无法抽身。现在于阗没有自己的巡检人马,军队可以帮他们把人抓回来,可以派人把所有人的口供问出来,但不要审讯。一切等尉迟三郎登基,交给他就是。”

  富弼道:“节帅,于阗虽然是国,终究是朝廷治下的国,而不是法外之地。现在出了人命,岂能轻轻放过!依我看来,人抓回来,便就由节帅审讯便了!”

  杜中宵叹了口气:“怎么审讯?是用朝廷律法呢还是用番法?那两个员外拦这些人,又凭什么去拦呢?于阗是番地,虽在朝廷治下,立国就是允许用番法治事。”

  富弼一时语塞,没有说话。当年在河曲路,杜中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因为贩卖汉人女子,对当地土著大开杀戒。没想到在于阗,又是另一副面孔,让富弼想不明白。

  其实没有什么想不明白的。河曲本来就多汉人,当地土著欺压汉人由来已久,不重拳出击,很难挽回风气。于阗不同,这里很少有汉人,又是涉及到宗教冲突,朝廷当抽身,不搀和进去。

  杜中宵的记忆中,对宗教冲突实在是印象太深,知道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大规模骚乱。而且这种冲突旷日持久,特别是对黑汗这种国家,一路可以追到波斯去,很难斩草除根。

  富弼对于黑汗,对于绿教没有什么认识,他甚至不知道黑汗的宗教什么样子。快刀斩乱麻,乱世用重典,在他眼里是当然的事情。既尉迟三郎没有登基,那么由宋军审理没有什么。

  张昇道:“节帅的意思,是以后少抽手于阗的事务,多交给于阗王处理才是。既然如此,我们就只把人抓回来,由于阗王发落好了。此地是于阗人,汉人十分少见,纵然有汉姓和汉名,也多是唐时留下来的习惯,并不是汉人。我们不干涉也好,让西域的土著,不要对朝廷有意见。”

  杜中宵道:“正是如此。也不说以后朝廷不管西域土著,而是要慢慢来,什么事情都有过程。与黑汗相比,一个佛国,与中原佛教相通,还是好打交道。黑汗不是铁板一块,打了一仗,他们国内应该能够认清局势了。只要能开通商路,短时间内,没有必要跟他们交恶。西域实在太大,朝廷要想在这一带打下基础,非一朝一夕,必然要下大功夫。商路两条,一条北路,一条南路。如果黑汗有变,或者是可以与西黑汗交好,疏勒便是南路。北路则无大国,可以从中原移民沿路开拓。”

  富弼道:“若是如此说,于阗这里就不是商路了。”

  杜中宵道:“以前有商路走大漠以南,于阗当然是商路。现在有火车,火车到疏勒,大漠以南的商路废掉,于阗当然就离开商路。这里土地肥沃,又有美玉,以后必然也是个好地方。”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口气:“朝廷得西域,其实现在不是好时候。党项还在,河西数郡还在党项手里,纵然有铁路来,却无法开拓铁路沿线。现在在西域,一切都要求稳才对。等到灭了党项,朝廷拿到了河西数郡,才有开发西域的资格。所以西域的事情,除了铁路沿线,尽量少插手。”

  河曲路没有什么人,西域虽有汉族遗民,数量却不多。要开发这里,中原哪里有那么多汉人?只能够依靠时间,一步一步来。步子太大,会扯着蛋的。

第202章 离去

  城主府里,尉迟三郎恭声问道:“节帅,乘着法会出逃的叛贼已经全部拿回,不知该如何处置?”

  杜中宵道:“于阗的事务,大王自己拿主意即可,不必听取其他人意见。我与诸位将领送大王回于阗,是为了防有事发生。现在一切顺利,大王可以自择官员,自立制度,管治这一方土地。只是一项,于阗是朝廷治下之国,要些兵丁抓拿盗贼即可,不需要正规的军队。”

  尉迟三郎拱手:“节帅如此说,我就明白了。”

  杜中宵道:“于阗疆域,西到鸦儿看,东到约昌城,政务皆大王自决。凡与军政有关,则与朝廷驻军首领商议。我等回到河曲路后,张岊驻高昌城,有事问他即可,他不能决定的上达请示。宗教上的事务则问于智明法师,他自会处置。以后大王就是于阗之主,望善择辅助之人,保境安民。”

  尉迟三郎称是。很显然杜中宵不想管于阗事务,他也不再多嘴,凭着自己喜好做事。

  说完,杜中宵对身边的富弼道:“副使,这里诸事已毕,明日我们返回河曲。有什么事情,可以向尉迟大王交待。此一走,就不知何年何月才回到这里了。”

  富弼道:“于阗事务,我本不欲多说。不过,还是愿大王以百姓为念,勤政爱民。此次西来,近十万大军,辗转数千里,打了数次,于阗得来不易。大王切不可耽于政事,失了朝廷的美意。”

  尉迟三郎道:“副使放心,必然不会。小王也是在中原待过两年的人,许多事情心里有数,定然勤于政事,不会让朝廷忧心。”

  嘱咐完毕,杜中宵道:“话已说完,今日便到此处吧,我们也要收拾一番。于阗事务,有前些日子从黑汗逃走军队那里劫来的文书,大王可以参看。”

  尉迟三郎道:“诸位离去,今夜便就设宴,为你们送行吧。”

  说完,带着手下的本地土豪,告辞离开。此次回于阗,尉迟三郎决定重建王府,城主府以后就是治理这里的城主居所。不过谁做这里城主,他还没有决定。

  看着尉迟三郎离去的背影,张昇道:“节帅,以后真的不管于阗事务了?”

  杜中宵道:“不是不管,而是不直接管。有事情,只管找尉迟大王,不要直接接触民众。记住,于阗的百姓多是西域土著,而且居住分散,不是那么好管的。等到西域的其他地方治理好了,那时候再说就是了。最重要的,是军队是朝廷的,这里就翻不起浪花。诸位,心里一定要明白,这里与中原不同,很多事情中原做的方法这里不合适。而且这里是佛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强行派官员来,大多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真正治理。一切就交给时间吧,等到时间久了,才会慢慢改变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