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雨大宋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49节(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49节(1 / 2)

  轻轻出了口气,吴中复摇了摇头。心中已经明白过来,在前线,狄青所部只怕军纪并不怎么样。对于枢密院来说,最重要的是胜利,只要胜了一切好说。只有政事堂,现在不掌军略,才要求严惩。御史台是独立于政事堂和枢密院的三大机构,虽然没有他们的权势,但也不必受他们的管。

  到了第二日,吴中复会同内侍押班王从善,坐上了西去的火车。

  鸣沙县,张玉对狄青道:“太尉,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大军还没有完全从葫芦川中出来。要到灵州城下,只怕要半月之后了。这半年想攻下灵州,只怕不易。”

  狄青道:“不必灰心。灵州只是在黄河泛滥的时候才四面是水,不易进攻。只要黄河正常,并不难到其城下。再者说了,我们二十余万人,就是把那里的沼泽全部排成干地,也不是做不到。”

  张玉想了想,道:“太尉说得有道理。反正大军无事可干,把沼泽排干,总是有事情做。”

  用了枪炮之后,再没有猛将冲阵,张玉作为狄青手第一勇将,难免有些郁闷。而且改制之后军阵严整,对于前线将领来说,临阵指挥的要求跟以前完全不同。作为勇将的张玉,就不如要贾逵,迅带适应了新的形势。此次领兵,让张玉感到郁闷不已。

  正在两人说些闲话的时候,卢政过来,叉手道:“太尉,枢密院宣命。言因为青岗峡之败,朝廷派了御史吴中复和内持王从善到前来,视察军情。”

  狄青听了,面色黑了下来,沉声道:“不过几百人作乱,派大军平定即可。朝廷派御史来,意欲如何?难道是认为前线军纪混乱,必须要来严查吗?!”

  卢政道:“枢密院宣命如此,并没有说得更多。御史是奉朝旨而来,不能懈怠。”

  狄青听了不语,黑着脸坐在那里。这一次带大军出战,来之前雄心勃勃,没想到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子。早知道如此,自己便不来,免得一世英名毁在这里。

  实事求是地说,狄青对于河曲路的军制不熟。虽然用了许多心力,试着去学习、理解,但那些跟自己的经验实在差得太多,狄青自己也不是个善于学习那些的人。对于全军整训,更多的就是换枪炮,军制改得有名无实,其实还是以前的样子。这三十万大军里,大部分人,都是跟狄青一样的想法。

  如果没有新军制,狄青带大军出征,会简单上许多。旧的军制是依靠统兵官,一级压一级,指挥体系简单直接。对于各统兵官的各部,上级不需要去管,只要战时能打就行了。军营中的士卒,也都习惯了如此。反正一切听从统兵官,生死由之,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问题就在于,全军整训的过程,士卒练得有模有样。这些士卒不但学会了阵列、开枪,还学会了知识。以前战阵中,只要看清旗帜,看清楚将领动作,跟着做就行了。现在却要求学会配合,学会互助,学会了虽死阵列不能散。而指挥他们的将领,却在军校中学得一塌糊涂。

  现在士卒大多会读书认字,虽然认的字不多,一些简单的命令都能看懂。而低将领,却还有许多人不识字,反不如士卒。对于新军听规矩,很多时候士卒比将领知道得还多。这种变化,直接让旧的指挥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因为混乱,高级将领便尽量简化指挥体系,越来越向旧的军制退回去。而到了各营,士卒们因为接受了新的训练,对旧的军制不适应,矛盾冲突不断。

  狄青三十万大军,从镇戎军到鸣沙的这几百里路,就是在这种冲突中磨合。至于军纪如何,哪里还能管得过来?帅帐能保证各军前进,互相之间不发生矛盾,已经难得。枢密院的补给体系,跟事实的军制又不相合,每日里不知道多少事端。

  狄青自己觉得,这几个月用尽了心力,指挥作战从来没有这么艰难过。而在朝廷看来,这支军队行动缓慢,现在又出现逼反战俘的事情,同样非常不满意。

第71章 何去何从

  群山中的一处小山谷,昌移元智坐在火堆旁,手里握着一个酒囊,不时喝一口。周围坐着几个小头目,都眼巴巴地看着火堆上的一只羊。

  曹群道:“太尉,我们破了清远军,听说惹恼了宋军,要派大军前来进剿。宋军数十万人,可不是我们所能抵挡,当有好的去处才好。”

  昌移元智喝了一口酒,沉声道:“你们觉得,我们逃向哪里为好?”

  曹群看了看身边的都啰昂吉,道:“小的认为,现在宋朝大军绵延数十里,向北、向西都没有平安之处。惟有向东北,去盐州,还没有宋军踪迹。”

  昌移元智冷声道:“那你们以为,灵州能守住吗?”

  曹群摇头:“宋军发兵数月,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只有我们才得了两场胜利。照此下去,灵州城岂能保住?宋军枪炮之犀利,两军列阵,党项怎么抵挡?”

  昌移元智道:“既然如此,去盐州有什么用?灵州不保,宋军还会留着盐州?更不要说还要穿过百里瀚海,更加不是易事。我们去盐州,再无退路,是死地!”

  都啰昂吉听了,忙道:“依太尉说,我们应该去哪里?现在宋军四合,党项时日无多,回盐州却非好路。只是其他的地方,连路都没有,着实惹人烦恼。”

  昌移元智看了看众人,道:“我们已经惹恼了宋军,想活下去,就要去宋军管不到的地方。无非一是向西,一是向北。向北要穿过整个河曲路,翻过黑山,太远了些。再一个,就是翻过天都山,去往河湟一带。那里山高谷深,蕃部众多,不难寻个落脚之地。”

  听了这话,曹群不由吃了一惊:“太尉,葫芦川中是宋军后路,不知多少军兵。要过那里,只怕是难得很。我们这些人,深山依靠地理跟宋军还能作战,一旦遇上宋军大队,哪里还是对手!”

  其余几人一起都赞成曹群。虽然打了两场胜仗,这些人还知道自己斤两。

  昌移元智道:“我们三百余人,破了青岗峡和清远军,得了些物资,能坚持多少日子?山中虽有蕃户,小股的没多少粮食,大股的不是我们能对付的,不能一直在山里面待下去。宋军大队必然北出,葫芦川是他们运送粮草的地方。纵然有防护,必然也不严,应该能过去。”

  都啰昂吉道:“若是过不去呢?都尉,我们有今日可是不容易,冒不得险。”

  昌移元智看火上的羊熟了,撕了一条羊腿下来,对其余人道:“天气太过寒冷,我们边吃边说。”

  吃着羊腿,昌移元智道:“各位,要是往北去,我们无法穿越河曲路,更加不要说驻军也不会让我们走。而留在大山里,宋军灭了党项之后,哪里会有我们活路?惟一生路,就是硬着头皮,向西穿越天都山,到河湟去。现在的河湟,诸多小的蕃部,最容易立足。这一路上,我们抢些村寨,得些浮财,大家各自分了,到那里快快活活过一生。如果不敢穿天都山,只怕是没有活路。”

  曹群道:“向东北到盐州,我们是胜过宋军的人,必然会受他们欢迎。”

  昌移元智摇了摇头:“然后呢?派我们去守城寨,与宋军厮杀,如何是个了局?既然我们已经到了今日,自然就要打个长久的归宿。罢了,愿意跟我去河湟的,自然跟着我。不愿意的,你们自己去寻出路吧。想来我们打破了清远军,宋军必然恼怒,该派大军来了,此地不宜久待。”

  众人听了,一时不由怔住,没想到昌移元智说出这番话来。

  自青岗峡起事,附近各种人物,便就依附在昌移元智周围,甚至包括宋军战俘。昌移元智自己青岗峡的兵并不多,不足百人,现在的主力是其余的人。

  昌移元智心思缜密,又不贪财,每次得了俘获,总是与众人分享。因为这点,这些人都信服他。本来以为,这支队伍会留在山中,或者到党项去,却不想昌移元智是这种想法。

  曹群等人聚在一边,低声商议接下来的去处。是跟着昌移元智走,还是别作一路,争议未决。

  昌移元智一边咬着羊腿,一边饮酒,冷眼看着众人。被宋军攻破过军寨,也打败过宋军,昌移元智对现在的形势很清楚。这一带山势连绵,按说不利于宋军大队前来,可以待一段时间。问题是伏击清远军宋军后,实在没有忍住,带人攻破了空虚的清远军。里面物资的丰富让昌移元智大吃了一惊,也让他认识到,宋军的后勤远不是以前自己想的。

  看着众人,昌移元智不由摇了摇头。现在不走,更待何时?宋军一直顺利,突然间受了这么大的挫折,怎么会放过自己?从清远军看宋军的物资,哪里像前线的军队,党项最精锐的军队也比不上。一叶可以知秋,这次宋军进攻党项,结果其实已经定了。

  在青岗峡,老婆已经死了,家已经没了,又何必为将亡的党项卖命?昌移元智想得清楚,现在惟一的活路,就是到河湟,开始新的生活,其他对自己都是死路。

  商量了好大一会,曹群才过来道:“太尉,弟兄们听说要过天都山,俱都觉得太过艰难,一时间委决不下。不如再等上几日,抢些物资,再做决定如何?”

  昌移元智点头:“可以,左右不差几天。等到宋军去攻灵州,才是最好的时候。”

  曹群道:“我们只有几百人,哪怕是运粮的宋军,若不是借助地利,也不是他们对手。要翻过天都山去,必须摸清宋军路线,避过他们大队。”

  昌移元智道:“我自会派人去,查清路途,怎能一头撞在宋军大队上?”

  都啰昂吉道:“太尉,就是去了河湟,也怕那里的蕃部与我们为敌。不做好万全准备,轻易怎么敢动身?听说河湟以佛子唃厮啰为尊,对宋称臣,也容不下我们。”

  昌移元智道:“唃厮啰能管多少地方?那里都是大大小小蕃部,与宋人互不相犯。我们数百人到了那里,寻常蕃部不是对手,还怕没有立脚的地方吗?身上带些钱财,安心过日子就是。”

  都啰昂吉不语,对昌移元智的话,将信将疑。河湟确实不是唃厮啰一手遮天,但自己作为外人,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立脚。到了那里再被驱逐的话,真就没有退路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