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我要冲浪 >重生之我要冲浪_分节阅读_第34节(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重生之我要冲浪_分节阅读_第34节(2 / 2)

  “嗯?”

  于老师挠挠头,觉得哪里不对。

  但凡是个圈,里头都有脏事儿,曲艺界也没干净到哪儿去。

  侯耀文都知道吧?

  他有个师侄叫戴志诚,同住一个小区。侯耀文娶了个北电的小媳妇儿,疼的不得了,但自己经常在外演出,就拜托戴志诚关照。

  关照来关照去,戴志诚就和师婶勾搭上了,最后还结了婚。

  一时传为美谈。

  边吃边逗闷子,老郭随口问:“姚先生,您看外头那几个小子怎么样?”

  “都不错,个个脑后反骨。”

  嘎!

  老郭一噎,这让我怎么接?

  “开玩笑开玩笑……”

  姚远哈哈一乐,也问:“你那边最近怎么样,观众见涨么?”

  “见涨,以前少则一个,多则七八个,现在每场至少有七个人,最重要是稳定了,看来观众爱听。”

  “观众从来都爱听相声,但现在电视里的相声不好听,观众也就没兴趣了。”

  “这倒是。”

  “一个个穿西装打领带,连贯口都不会说,那能好听么?”

  “别说贯口,连包袱都不会抖了!”

  引来一片附和。

  姚远索性放下筷子,笑道:“我倒有个问题,诸位都是行家,有本事在身,浸淫相声多年,但不知对相声的发展历史有没有研究?”

  “发展历史?”

  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抓不住思路。

  “相声的问题都知道,审查严了,电视上很多不让说,梁左死了之后也没有好的创作者,再加上娱乐活动越来越多……总之就是相声末路,不知道前途在哪儿。

  但还是我上次说的话,找不着方向的时候就回到原点看看。”

  姚远看看一桌人,道:“正巧今天赶上,老中青三代都有,咱们不妨从头捋一捋,相声到底该怎么弄?”

第40章 这叫投资

  “相声适于明清,再早可追溯到宋代,那就太远了,咱们不说。

  单说晚清的时候,相声开始兴盛,有张三禄,有穷不怕,穷不怕更被称作相声的祖师爷,当时号称天桥八大怪。

  这些渊源诸位比我懂,我不班门弄斧,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在天桥这个地方,民间曲艺如此繁荣?”

  “……”

  甭管以前还是现在,凡是说相声的,多数都没念过什么书,除了一些个例。

  他们接触到的知识,就是传下来的这些东西,都知道天桥火,但为什么火,谁也不能系统的说出来。

  “清朝定都京城后,将旗人安置在内城,把原先的汉人和商贩都往外城赶。那这些商贩去哪儿了呢?书上有说:

‘利用天坛及先农坛根,不必纳地租,多来摆设浮摊,售卖杂货,渐成小市。’

  天坛和先农坛这一片,这就是天桥的雏形。

  而随着人口增加,外城的平民和商贩越来越多,小市慢慢成了大市,直到晚清民国,达到了黄金时期。

  尤其是民国,政府改造城区,在这一片建了医院、商场、饭店等等,又拓宽道路,重新规划,把左右近邻的市场和庙会连成一片,当时这一片有十座庙。

  有市场,有庙会,闲人多,闲钱多,那些撂地摊的、玩杂耍的、唱戏的自然就来了,号称五行八作、什样杂耍、百样吃食。”

  姚远先来了一段民俗历史,然后才道:“所以您想想,从晚清到民国,直至解放初期,相声的受众都是这些平民百姓,闲杂人等。

  曲艺人想赚钱,就得说观众爱听的。

  那当时的老百姓爱听什么呢?”

  咦?

  姚远前面这一段,众人云里雾里,而问出这句话来,老郭琢磨出点滋味,道:“《卖布头》《拉洋片》?”

  “诶,这是民间行当,很多老百姓有亲身经历。”姚远道。

  “《开粥厂》《夸住宅》?”于谦也道。

  “诶,表面刻画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实际上呢?它符合底层群众的意淫,幻想自己怎么富,幻想别人怎么富,这叫皇帝的金扁担。”姚远道。

  哟!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