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唐诗修正 >第六章 李白 渡荆门送别(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六章 李白 渡荆门送别(2 / 2)

一二句写明渡船向荆门外而去,然后沿江而行,去楚地游玩。

三四五六句不变。结尾两句意境稍微变化了描写方式,结局不变。以快去快回来形容对故乡眷恋的程度。

中正以为,一首诗就短短几十个字,尽量地要做到联系紧密,圆润自然,不能有违和感,古时候对于律诗的要求比较多,很难尽善尽美,

但是,到了现代,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至少,一部唐诗,应该有两个版本,一是传承继承古老文化,二是推陈出新查漏补缺,推进古老文化,推广古老文化,不要让我们高深的文化传统,泯然于众人。

太过深奥,很难传承,因为普通人看不懂,而且,现在的时代,处处国际化,我们的诗,想要传扬到国外,是非常有难度的,别的国家的人能看懂吗?

如果能够既保留古诗美好的一面,又能更好地传扬古老的诗词文化,岂不是尽善尽美?

中正以为,按照我的思路修改以后,整首诗犹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圆润,文字之间毫无晦涩之感,更加有利于读者去理解,诵读。

同时,我总结了一点关于写作格律诗的弊端,并提出来,有利于当代诗人们去写作。

作诗大忌:

一,不能脱离韵表,字数限制太多,以至于晦涩难懂,很多说法明明可以更简单,却复杂化。

韵表有好几种,有平水韵的,新韵的,通韵的,也有很多字不在韵表之中的,还有词牌用韵。

其实,一首诗的核心不在于韵表,尽管当代有些人吹捧某韵,写一首诗还要标注某韵某部第几个字,诗的名字都有十个字以上了,这样的话,就失去了诗词本身的意义。

不是说,平水韵就是格律的王道,唯一标准,也不是说你的诗符合平水韵,就是诗中之极品,你的意境不好,你的文字不好,就算你符合平水韵,能说明什么呢?

那叫凑字数,美其名曰叫做格律诗,其实,连小学生的作文都不如。

举个例子,有位诗友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一句:绿景新雷雨动风,这是什么写法?非常不明白,这也是平水韵,那么,平水韵的意义在于哪里?

雨有多大?可以撼动风?雨滴落的过程中,会造成空气流动,每一滴雨都可以产生一点点风,确实。可是这个雨动风,其意义在哪里呢?没有意义。

绿景,新雷,雨动风,三组词放到一起,不知道他写了什么。

接下来一句是,鲜花晓色叶摇红,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乱写乱组,词语搭配之间都是混乱的。叶摇红,叶子不摇就不红了吗?叶子摇动与红不红,有必然联系?没有。

整首诗,就只做到了一点:符合平水韵的韵表用字,符合平仄。

只能说,这不是诗。这叫舍本逐末。真正的好诗句,哪怕不符合格律,哪怕只是打油诗,也是好作品。本和末一定要分清楚。

唐诗,南北朝的很多诗,诗经的诗,很多,都是不符合格律的,但却是有意义的。

诗词的核心,在于意境,不是在于格律。

二,不能脱离仿古路线,一味地模仿古人的手法和说法,没有推陈出新,成了老干体。比如描写柳树,全篇都是说像雾~像烟,一味地重复古人的写法,意义何在?

三,不能让意境更加通透和完整,有时候甚至散乱无序,让人不能理解整首诗的意图。文字的掌控力如果变弱,就会让文字的意境混乱,变得乱糟糟。

尤其是有些写律诗的诗友,一味讲究对仗工整,中间两联确实对仗工整,但是呢,首联和尾联与中间两联之间,就像是被刀子割开了一样,散架了。

四,不能做到词意相合。很多人写诗,都是凑字数,比如写律诗,一味讲究对仗,写到最后,首联与尾联都不能呼应了。失去了意义。

五,不能做到不凑字数。古诗一首也只有几十个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应该言之有物,要有意义,诸如叹词和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就是禁忌。

六,不能不知诗言何物。一首好诗就像一篇论文,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全篇围绕一个论点去写,凡是不合适的字、词、景,都不应该出现。

七,不能无病呻吟,无灵感不下笔。没有灵感的时候,不宜动笔写诗。都没有核心思想,去写什么呢?写出来也是凑。写就要有感而发。

八,不能无学无知识,应该多学多看多观察。诗词来源于生活,生活要表达出来就要有感悟,写的是人类的情感,或者某种思想理念,等等,不是简单意义的叙述。

九,不能无道无哲无理无情无序凌乱不堪。诗词到了高深的境界,就是写天地大道,写理论,写情与爱,写万物万象以及其存在的意义。

十,对仗的形式宜多元化,不能一味追求对仗工整,可以明对工对,也可以斜着对,也可以暗着追求意境对仗,脱离有形进入无相,才是上乘之作。

十一,复字运用,很多文人都说,格律诗忌讳复字,那么,古代有一首诗,是不是就没法读?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恨不生同时,

日日与君好。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

我恨君生早。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君离我天涯,

我隔君海角。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化蝶去寻花,

日日栖芳草。

这首诗版本甚多,流传甚广,说明了什么呢?这首诗就完全不符合格律。不要说平水韵,就是新韵通韵,都不沾边,可是,这首诗很多人都喜欢,都觉得写得好。

因为这首诗,把这种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出神入化了。

大量复字的运用,反而增加了美感。

所以,诗词的核心,在于意境,在于是否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而不是你写了什么韵,什么部,舍本逐末之举,与诗词一道完全无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