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在飞机上 >第七章 诗意生活(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章 诗意生活(1 / 2)

文/听雨先生

当你拥有良好的心态,好运便会伴你常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是人生常态。但很多事情,换一种心态,便会有不一样的光景和机遇。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给事情所增加的观念。

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心,决定着一切,命好运好都不如自己的心态好,天宽地宽都不如自己的心宽。

计较少了,快乐就多了。

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富家子弟,祖上甚是辉煌,在他少年时,家道中落,算得上寒门出身。据县城里一位老太公说,小时候的老先生上过私塾,在家里是他爷爷亲自教授的,熟读四书五经,纵论老子论语,要开元4601年,也就慈禧太后宣布取消科考的头一年,老先生参加县里的乡试,以十三岁的小小年纪考取秀才,也算是有功名的人。只是朝代更迭,世道混乱,老先生坚守着一个家不肯离去,直至沦落到贫穷乡村的一个老农民。

这些事,老先生从来不会说起,从不谈自己的过往。无论命运如何多舛,毫无怨言,更不计较。

他常说:“计较得越多,失去的便会越多。”

“计较什么呢?既然到农村来了,就好好的跟农民兄弟学种田,下地劳动,有饭吃就很好了。”父亲说。从此,命运的迁徙,任岁月爬满双肩。

老先生和父亲是很谈得来的。

兄姐尚小,唯有乞讨为生。

在我两岁时,邻村大婶愿以两杯米换我去做儿子,兄姐竟是不肯,欺人太过,言说宁可饿死,也不给你。

幸有仙翁护佑,实则邻居给了碗米汤,不曾饿死,共和国多了一名上校军官。

前些天家人团聚,哥姐还说起谁家总会给些饭菜,谁家从来不肯。说笑之间,满是酸楚,悲从中来,冷暖心间。

母亲笑着指我,前些年,你倒是帮那些从不肯施舍我们粥饭的人办了不少事。

依稀记得,大约那些人都是找父亲的,父亲又交待于我。

父亲一向教导我们,做人要以德报怨!

记得无论怎样饥荒,父亲的床头总摆着几本书,每日必读,从不间断!这很像老先生。

老先生也是每日必读书的。这是个秘密,小孩子中,大概就我知道吧。

老先生跟我说过很多话,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别人可以把你打倒,但是你永远不能被别人打败。把你打倒,只是你身体跌倒,但别人永远打败不了你的心!”我那时小,似懂非懂。他告诉我:“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只能装做听懂了样子,点点头,瞪着明亮的眼睛看他。

想到“高贵”二字,我在座位上站起来,往前往后都看了看,今天的机舱几乎满座,看上去人人都很悠闲,个个都挺有教养的样子。

老先生一生都保持着一种我后来才知道的“高贵”。他经常牵着我的手说,一个人要有胸怀,要有眼光,不能光看眼前那点事,更不能计较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要看得远。他说,人之所以感到快乐,并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读书多的人,就会懂得,生命中那些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东西,比如爱、喜悦、平和,都不是通过计较得来的。

现在回想起来,才突然发现,当时全村的小孩子中,就我会和老先生说话,和老先生玩。

及至兄姐渐长,便下地劳作,虽付出双倍辛劳,只记社员零头工分。

米缸偶有余米,但常有人半夜来家,把仅有的一碗米刷走。

兄姐年少干着超重体力劳动,替父母分忧,供养弟妹读书,为家付出全部。

那时物质虽然贫乏,却也安稳幸福。一家人挤在一屋子里,日子慢慢的过,也是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