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智能小说网!智能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在飞机上 >第十章 村的善良(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章 村的善良(1 / 2)

电视连续剧《赤壁》,带给人们许多十分震撼的画面。比如千军万马的厮杀,比如火烧赤壁,比如……

但有一个画面,或者说一个细节,却给我留下抹不去的印象,看得有些蒙圈。尽管梁朝伟和金城武两位艳惊四座的大咖,演起诸葛亮和周瑜来,如鱼得水,演技精湛,但我怎么看就怎么觉得哪里不对味儿。

场面是这样的,周瑜正在校场组织操练,兵士们依令而行,鼓声如雷,杀声震天,刀枪动作整齐划一,不仅漂亮好看,而且孔武有力。后世的刺杀训练是不是从这里来的,我不得而知。反正我当兵的时候,是有刺杀训练这一课目的。

在这样严肃的军事训练场面,总教头周瑜竟然不专心,耳尖,听到场外的竹笛吹奏声。如果不是感觉特别悦耳,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镜头转过来,是一老者带一牧童在校场外吹笛。

耳尖就耳尖,听听也就罢了,或者看看也就罢了。不。

我们年轻的都督竟然放下训练不管,向吹笛的老者和牧童走去。

作为火烧赤壁的总指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都督,教养是非常好的。

他走到牧童跟前,蹲下来,伸手要过笛子,看了看,把笛膜揭下来,又重新贴上去。

既然有“妙手回春”这个词,单用来赞美医家,还是不够的。此处用“妙手回春”最是恰当不过。

经他重贴了膜的笛子,果然笛音悠扬清脆了许多,而且显得高亢嘹亮。

导演是要利用这个细节,来表达周瑜精通音律,还是说,一个无休止征战、指挥千军万马厮杀的大将军,纵然在杀气腾腾的场合,也有柔情至善的一面,来呼应苏东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不得而知。但这让我想起那年七月十五日晚上的河西村。

村里死了人,特别是死了十来岁的小孩,这是天大的事。大家都放下家里的事,不管多累多难受,住在贱丑家附近的,特别是外头的十来户人家,也有鹅彭和山头底的,杨家的就没来,那在村的最东头,算是比较远。都想来帮帮忙,看热闹的真没有,也不怨贱丑娘骂得难听了。

大家也知道,不让他们痛哭一场是不可能的。所以等到贱丑和贱丑娘痛哭个把小时后,衰有队长带着几个人首先劝住贱丑,告诉他不要哭了,要主持料理后事,不能一直把邹国龙摊在这里。

妇女们就陪着贱丑娘流泪,帮着准备寿衣、香纸等,也帮着做饭。

村里木匠邹光荣,带着斧头、锯子、刨子等工具,驼辣子、瓜花子几个人打下手,贱丑从家里找出两段干树木来,做了个薄薄的棺材。

第二天,大家七手八脚的把邹国龙抬上山,埋了。

大家也就散了,这事就算过去了。

这是村里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自然流露的朴实情怀。虽然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事迹,但是大家在关键时候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滴水就是一个小小的海洋,一个人联系着整个自然界。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让我们看到人性中闪光的一面,放大追寻的焦距,让我们回味,来获取一种感动与温暖,让我们在匆忙的生活空隙中,发现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那种于平凡之中显出的美德。

要说河西村有多伟大,多和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邻里之间相争吵骂的、拌嘴斗殴的,时有发生。弱的欺负更弱的,穷的嘲笑更穷的,谁家吃肉了,那也是会遭到嫉妒的。还有一家几兄弟与另一家几兄弟打得重伤送医院的,或者这个生产小组和那个生产小组、这个生产队和那个生产队因为稻田灌溉等等打群架的,隔一两年就得发生一次。

驼辣子和衰辣子是亲兄弟,为了分家闹得不可开交,两兄弟打得死去活来,原因就是一条长板凳归谁的问题。最后是一栋茅草屋,本来还算好的,有个厅堂,有个大门,像个房子的样,两兄弟一人住一边,共用厅堂和厨房。两兄弟要闹分家,这下好了,硬生生的在厅堂和厨房中间,做一面墙隔开,大门就变成只能容一人进出。那条长板凳呢,中间劈开,谁也坐不成,一人一半。然后,各自再做了个凳子脚,当做单凳子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